高鹽分的食物導致人體消耗過多能量,對高油脂食物的食慾大增,無形中吃下更多熱量。
食物含糖越多,也會讓你一直想吃。英國和比利時的研究顯示,一天40克的果糖,就會讓身體分泌更多的飢餓素,加速胃部清空食物的速度。
那選擇低糖或無糖食物,就能高枕無憂了嗎?
要注意這類食物使用的人工甜味劑會增加飢餓感,刺激想吃東西的慾望。
豆魚蛋肉奶等蛋白質吃不夠,也讓人容易餓。研究指出,兩份熱量相同的早餐,吃下富含蛋白質早餐的人,午餐攝取的食物量,比蛋白質吃不夠的人要少。吃富含蛋白質的人,也減掉較多體重,較無飢餓感。
過多的精製醣類讓,會讓體內的血糖忽然飆高,胰島素大舉出動疲於奔命,之後血糖又急速下降,大腦又出現需要血糖的指令,讓你覺得肚子餓。
荷爾蒙干擾,增加飢餓感 – 包括飢餓素、瘦素(leptin)、雌激素等荷爾蒙,都會影響人的食慾。嚴格限制卡路里攝取的減重族,有時反倒會刺激飢餓素的分泌,導致一整天都很餓。另外,雌激素是保護女性身體的重要元素,但到了更年期卻減少分泌,導致影響食慾和體重增加。
讓人更餓的生活習慣
包括水喝不夠、餐前喝酒、生活與心理壓力,以及睡眠不足。印度一項研究指出,每天在三餐前多喝500cc的水,8週下來體重可減少1.44公斤,BMI減少0.58,而且食慾也跟著減緩。
其實除了以上原因,哺乳、藥物也影響食慾
有些藥物治療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,改變大腦對食慾的判讀。如抗憂鬱藥物、類固醇等,讓服藥病人的食量比平常大。
另外,經常性飢餓,透露疾病警訊
如果常感到飢餓感,可能和疾病有關。這個需再請教醫生唷。
以上編輯自:Medical News Today、US NIH/NLM、衛福部、康健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