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是吃鍋的好季節,但可能不小心就攝取到過多熱量!如何健康吃鍋?
守則一:哪個火鍋料熱量最高?答案是丸類
進入吃到飽火鍋店,自己挑選火鍋料時,有一個斟酌熱量的大原則就是「丸類」的熱量通常最高,再來是「餃類」,熱量最低的則為蟹味棒、魚卵卷、蒟蒻條等。
如果不想要讓身體吃完一頓飯變得沉甸又水腫,1份貢丸吃完其實差不多就該放下筷子了,但這實在是很強人所難的要求。據《食力》2018年「火鍋黨燒燙燙大評比」調查統計,就有近3成的人特別愛吃丸子,建議大家可以選「花枝丸、魚丸、蝦丸」為主,因為海鮮丸油脂較少,熱量相對較低,但注意只要是丸類,鈉含量都很高,即便是海鮮丸也加減拿1顆即可,接著配上魚卵卷、蒟蒻條,如此已經是1盤十分理想的火鍋料組合!
守則二:除了蘿蔔 所有蔬菜都儘管夾!
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,1人1天最少要吃到35公克膳食纖維,但台灣人的膳食纖維攝取量卻普遍僅達到約一半的量,吃足夠蔬菜的人卻幾乎不到2成!因此每日最少需要攝取的3~4份蔬菜,在挑選火鍋食材的時候就不可以錯過了!
多吃蔬菜可預防大腸癌,豐富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,還能協助膽固醇代謝,火鍋食材中尤其「木耳、杏鮑菇」等食材膳食纖維含量最高,1支杏鮑菇即約1份蔬菜,海帶則熱量低又富含台灣人普遍攝取缺乏的碘,最後加上每餐必不可少的深綠色蔬菜,如久煮不變色的山蘇也是很好的選擇。
蔬菜:綠色蔬菜必點!但易吸水的蔬菜盡量避免
綠色蔬菜的特色為富含葉酸與豐富植化素,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天至少都要吃1盤。近期很夯的山蘇,表面堅硬油亮,加熱過後營養素不易被破壞,纖維含量也是綠色蔬菜中的top等級。
唯一要注意的是易吸附湯汁的蔬菜,例如蘿蔔、絲瓜,含水量較高,煮熟後也吸滿了飽飽的湯汁,鈉含量增加不少,血壓偏高的人就必須小心一些!
菇類:富含B群、纖維量高,但痛風患者不宜多吃
菇類、海帶之中,幫助熱量代謝不可或缺的維生素B群含量特別高,居植物性食物之冠,但菇類核苷酸含量也同樣高,在體內會分解為尿酸,對痛風控制不良的患者來說還是得留意食用量。此外,「金針菇、鴻喜菇」等菇類含有高鉀,雖然有利尿排水的作用,高血壓族群特別適合吃,但相反若是排尿不順暢的腎臟病患者,就必須避免食用。
根莖:「玉米、芋頭、地瓜、南瓜」取代麵食,吃完飽足不水腫
加加減減之後,火鍋店的菜盤大約有2~3份蔬菜量,吃完似乎功德圓滿,但其實膳食纖維加總起來也頂多達1日所需的一半,另一半必須交由全穀雜糧來補足。這時選擇南瓜、玉米、芋頭等根莖類,份量大約等同吃了1塊烏龍麵,卻能避免麵食中吸附過多湯汁,不僅吃到纖維容易飽足,鈉含量也將會少攝取很多囉!
守則三:想不到!火鍋店裡最油的不是肉也不是火鍋料,是那塊乾癟的豆皮
殺手級角色終於出現:豆皮!
火鍋料並不能算是整場最「重量級」的角色,既油炸又容易吸湯汁的豆皮,才是整個火鍋店裡最狠的角色,每丟1塊豆皮進鍋裡,就是95大卡、95大卡的超速累加,貢丸、蛋餃都已經不夠看。
所有火鍋食材中最該注意攝取量的排名,台灣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就把冠軍頒給了豆皮,少吃一點,負擔少一點!
文章編輯自: 食力、yahoo新聞